【我在跟妳講話的時候,請妳看著我】
昨天晚餐,花寶吃了兩口就跑走,我對她說:「妳剛剛先玩才來吃飯了,所以請妳坐好,吃飽了再離開椅子.」花寶晃呀晃著回到我旁邊,撒嬌狀地跟我說:「我要爸爸餵我.」我說:「好啊,爸爸餵妳.」起身坐到花寶旁邊,拿起碗,挖了一口過去.
餵了兩口之後又跑走.我有點嚴肅地說:「既然你要爸爸餵,那更要坐好.」花寶有點不太高興的模樣坐了回來,我拿著湯匙到花寶的嘴邊,只見花寶看都不看就撇頭過去,整個身體背對著我.我也有些不高興的說:「請妳轉過來喔.」花寶維持坐姿沒有回答.我立刻放下碗說:「那爸爸不餵了,妳自己吃.」說完馬上起身,花寶見狀也很快地轉頭說:「不要,我要爸爸餵.」
我又坐了下來,只見花寶悶著氣低著頭,此時我說:「爸爸知道妳在生氣,但是爸爸在跟妳講話的時候,請妳看著我.」花寶依然低著頭,眼神往我這邊瞄了兩眼,又轉去看別的地方.太了解花寶了,此時如果硬碰硬只會更糟。
我緩和了語氣說:「妳知道爸爸為什麼餵妳吃飯嗎?」花寶不講話只搖搖頭,我說:「因為妳是我的寶貝呀,爸爸超愛妳的.」花寶聽到我這麼說,臉色暖和了起來.我繼續問:「晚上是誰在陪妳睡覺?」花寶:「爸爸.」「早上是誰幫你換衣服」「爸爸」「誰幫妳弄早餐」「媽媽跟爸爸」「誰幫妳洗澡」「爸爸」,隨著問題,花寶也緩緩地抬起頭,與我對到眼.
我再問:「妳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願意為妳做這麼多事嗎?」花寶回答:「因為我還小,還不會做.」我說:「當然,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.」花寶緩緩地說出:「因為愛我?!」我肯定地說:「對,因為我們太愛你了,所以爸爸媽媽才會為妳做這麼多的事.」我繼續說:「就是因為我們這麼愛妳,當我們在跟妳講話的時候,妳因為生氣而不看我們,因為發脾氣而裝作沒聽到我們講話,爸爸媽媽會好傷心、好難過的.」
我再問:「那花寶愛不愛我們?」花寶點點頭說:「愛.」我說:「希望我們傷心跟難過嗎?」花寶搖搖頭:「不要.」我說:「那以後我們跟妳講話的時候,要看著我們,然後都要回答,不可以撇頭還有裝作沒有聽到的樣子喔.」花寶語氣緩和地回答:「知道.」
我繼續餵花寶吃了一口飯,邊說:「像妳在跟我們講話的時候,我們都會看著妳跟回答妳的問題.所以當我們在跟妳說話時,妳也要看著我們以及回應我們,這就叫做尊重.」
『尊重』或『態度』,是孩子聽不懂的專有名詞.喊著「你要尊重爸媽.」或「你這是什麼態度?!」孩子只是因為我們的怒吼而安靜,而非正真的了解.只有把我們與孩子的關係與情緒連結在一起,讓孩子知道我們會因為她的言行舉止而有怎麼樣的感受,進而告知正確的方式,孩子才會慢慢地了解其中的內涵與意義.
我們要尊重孩子,但更要教孩子學習尊重他人.
而要讓孩子尊重他人,要先從尊重父母開始.
當孩子一生氣就對爸媽大吼,一不高興就轉頭不理睬爸媽,怎能期望孩子會對他人尊重呢?(當然~我們更要以身作則喔.)